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從本月起至明年6月,濟南長清區教體局啟動“校長上微博”活動,在8個月的時間里,全區120多名校長、園長要每天刷微博,發佈學校工作情況,及時和學生及家長溝通,不發微博將被問責。(11月18日中國廣播網)
  眼下,微博已成為信息傳播、網民互動的一個重要載體,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微博的使用人數也在逐漸增多,許多社會事件通過微博這個平臺,通過網民的轉發,可以迅速升溫形成輿論焦點。正是看到微博操作簡單,影響力大的優勢,除了網民個人,很多官方機構也註冊成微博用戶,發佈自己的工作信息,同網友進行互動,為老百姓提供服務,收到了積極的效果。
  借助互聯網,借助新興媒體創新工作方法,對每個國家工作人員都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更重要的是為他們提供了瞭解民意的新渠道。李克強總理在不久前的經濟形勢座談會上就談到了自己淘寶購物的一些經歷,淘寶店主的敬業精神讓他很感動,如果沒有這些經歷,總理也很難體會到一些淘寶店主的熱誠和辛苦。所以,面對互聯網上不斷出現的新生事物,作為國家工作人員需要去瞭解、掌握,尤其是教育工作者,與年輕群體是接觸最多的,如何利用新媒體技術去創新校園管理方式,利用當下熱門的微博、微信等平臺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引導他們健康成長,增加彼此的信任和理解,這都是需要教育工作者大膽嘗試的。
  按這個道理來說,作為教育管理機構來講,讓校長每天刷微博也確有合理之處,更是工作上的創新,可以讓大家慢慢瞭解,主動接受。然而將其納入考核的硬性要求卻把好事辦成了壞事,這樣一折騰,很容易引發抵觸情緒。即便是考核,也不能什麼都去量化,誰發的微博多,誰就先進了?開通微博不是為了跟風,不能隨便“拿來主義”,更不能說有個微博就覺得自己“與時俱進”了,教學管理方式就和國際接軌了,因此,考核校長髮微博的規定,實為形式主義。
  微博不是幾個人發幾句話就能產生影響力的,教育部門要學會正確認識使用這個媒介,傳播一些正能量的文章、學科知識甚至是分享學校的趣事等等都可以,用內容博得學生的關註,用恆心去經營這個圈子,才能使小微博發揮大能量,為學生健康成長帶來積極作用。如果學生不關註,不喜歡,校長爭出個一二三名,請問教育部門,這樣的微博開通了有什麼意義呢?
  文/周航  (原標題:校長沒刷微博,先別急著“問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ouyqcdjx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